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神木站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以西14 km处的六道沟流域,北依长城,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流域面积6.9 km2,主沟道长4.2 km。该流域地貌为片沙覆盖的梁峁状丘陵区,属典型的半干旱区。研究方向主要为:(1)水蚀风蚀带坡面土壤水蚀、风蚀的搬运、沉积过程,分析水蚀-风蚀互动机制,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地面因子对土壤水蚀、风蚀影响强度及其相互作用;土壤水蚀风蚀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2)风水复合侵蚀对植物生产力形成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途径,综合分析不同植物类群、盖度、植被结构和分布格局与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效应的相互关系;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模式。(3)水蚀风蚀环境下生态系统资源分类、配置、替代及其自我维持模型以及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分养分)有效利用途径,实现植物同化产物现存量不断增进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有效结合生态设计和生态规划,提出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践体系。

标签: 神木站 土壤理化特性 1–49年弃耕苜蓿地

访问量:787 下载量:119

查看详情

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神木站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以西14 km处的六道沟流域,北依长城,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流域面积6.9 km2,主沟道长4.2 km。该流域地貌为片沙覆盖的梁峁状丘陵区,属典型的半干旱区。研究方向主要为:(1)水蚀风蚀带坡面土壤水蚀、风蚀的搬运、沉积过程,分析水蚀-风蚀互动机制,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地面因子对土壤水蚀、风蚀影响强度及其相互作用;土壤水蚀风蚀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2)风水复合侵蚀对植物生产力形成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途径,综合分析不同植物类群、盖度、植被结构和分布格局与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效应的相互关系;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模式。(3)水蚀风蚀环境下生态系统资源分类、配置、替代及其自我维持模型以及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分养分)有效利用途径,实现植物同化产物现存量不断增进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有效结合生态设计和生态规划,提出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