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一数 | 丽江站:2013–2022年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气象数据集

台站介绍

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丽江站”)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西南山地”东南部及滇西北核心区域,地处青藏高原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全球三个山地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被称为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在区域和生物多样性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代表性。丽江站围绕实施生态文明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战略,依托滇西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聚焦“亚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与维持机制”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运用森林大样地、海拔样带体系、动植物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控制实验、森林林冠塔吊和近地面卫星遥感等现代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手段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围绕监测、研究、示范和服务,建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和稳定运行的野外综合观测研究平台,同时服务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试验示范。

目前,丽江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和维持机制;亚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重点保护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保护;重要特色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

为支持上述研究,在科研设施方面,丽江站拥有125公顷寒温性针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位于丽江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云杉坪内;拥有41公顷标准监测样地,包括云南松次生林(海拔3250m)、云冷杉原始林(海拔3264m)、高山红豆杉原始林(海拔3400m)和落叶松原始林(海拔3820m)。同时设立1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高山红豆杉监测样地和1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杓兰属植物监测样地。丽江站已于25公顷寒温性针叶林动态监测样地及站核心区分别建立65m25m通量及森林垂直气象观测铁塔2座,以及1处综合气象观测场,2处人工径流场,现已布设包括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仪、物候相机、红外相机、鸟类监测布控球等相关设备。

丽江站站区拥有面积约1000㎡的气象观测场,综合办公区4000㎡,包括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科普展厅、餐厅、员工宿舍等;站区供水引自玉龙雪山积雪融水,电力、网络及监控设施满足工作区域全覆盖,交通运输条件齐备。

1 丽江站核心区全景

2 丽江站25公顷寒温性针叶林动态监测样地

 

数据集介绍

本数据集包含丽江站2013年至2022年的日气象数据,共计3652条记录、39个字段,涵盖大气要素(空气温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降水、辐射要素)和土壤要素(分层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两部分。数据主要采自丽江站综合气象观测场。该气象场位于丽江站核心区林间空地,地处玉龙雪山南坡山麓,海拔3266m,面积400,周围地貌特征为山地,坡度15°左右,坡向东南,主要植被类型为暖温性针叶林及硬叶阔叶林,代表物种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及帽斗栎(quercus guyavifolia)。数据采用自动气象站采集,采样频率均为1min。观测设备和观测数据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观测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校验和质控。本数据集观测时间尺度长、数据连续性好、采样点特征明显、数据精度高、监测时间点密度高,可为气候长期变化对森林结构、过程与功能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气候变化对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完备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3气象要素数据质量评估与处理方法

 

丽江站综合气象观测场(含观测场标识牌)

数据引用方式

数据引用方式:

刘维暐, 许琨, 高连明, . 20132022年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气象数据集[DS/OL]. Science Data Bank, 2023. (2025-09-18). DOI:10.57760/sciencedb.08791.

论文引用方式

论文引用方式:

刘维暐, 李金, 范中玉, . 20132022年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气象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3, 8(4). DOI: 10.11922/11-6035.csd.2023.0121.zh.

数据访问地址

数据访问地址: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服务平台:

https://www.nesdc.org.cn/sdo/detail?id=65128daf7e281774b9b5da5e

科学数据银行:

https://www.scidb.cn/detail?dataSetId=a59698f4cc80473aa0387ea60abfe543&version=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