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一数 | 版纳站:2010-2020年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叶面积指数数据集

台站介绍

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版纳站”)地理位置为东经101°16′、北纬21°55′,海拔570 m。版纳站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和前苏联科学院共建的云南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研究站(1958年建站)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验植物群落研究室(1959年建室),1964年站、室合并而组建成立。版纳站为科技部国家野外台站、生态环境部野外台站、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和云南省野外台站,1993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6年加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同时也是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ForestGEO)、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和云南省自然生态监测网络等的重要站点。2023年入选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站。

版纳站所处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是我国大陆热带雨林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缘。由于地处古热带植物区系向泛北极植物区系的过渡区、东亚植物区系向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过渡区,该区的生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物种多样性高度富集。版纳站立足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地区,面向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以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监测和研究对象,长期观测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的动态规律;研究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发展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技术。经过多年建设发展,聚焦热带森林生态学理论前沿问题,围绕监测、研究、示范和服务,已建成稳定运行的野外综合观测研究平台、室内分析与样品保存平台、信息采集共享与管理平台,为中国热带森林生态学研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经成为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的成果产出基地,中国热带森林生态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中国热带山地可持续农林业优化模式的示范基地。

版纳站由主站区和补蚌工作站构成。主站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东区内,占地面积约1000m2,设办公室9间,会议室1间,公共实验室2间,近地面遥感实验室1间,设备、标本、样品储藏室5间;补蚌工作站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土地面积1977m2,设宿舍19间,会议室1间,实验室1间,食堂1间,办公室3间,设备设施、样品储藏室4间。版纳站设有综合观测1个,辅助观测场2个,站区调查点6个,水分观测场20个;大型森林固定样地1个(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季节雨林动态样地及其51公顷附属样地),林冠塔吊样地1个,自主部署西双版纳热带北缘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样地 20个。版纳站现有各类观测和分析仪器、设备1018/套,价值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6/套,主要观测/分析仪器、设备总值1084.59万元。版纳站设有大型观测塔4座,分别为热带季节雨林观测塔(塔高70米)、人工雨林观测塔(塔高30米)、橡胶林观测塔(塔高55米)、热带雨林林冠塔吊(塔高80米,臂展60米)。

西双版纳生态站站区

季节雨林综合观测样地

数据集介绍

版纳站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CRERN)成员,严格按照《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指标与规范》进行监测,获得的数据按照《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观测数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进行严格数据控制。本数据集整合了201020205个长期监测样地的森林植物群落乔、灌、草各层叶面积指数数据,5个样地分别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综合观测场、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辅助观测场(迁地保护区)、西双版纳热带人工雨林辅助观测场(望江亭)、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站区调查点、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橡胶林(单排行种植)站区调查点。每月25日在热带季节雨林(选取10个样方),热带次生林、热带人工雨林、石灰山季雨林、热带人工橡胶林(各选取5个样方),利用冠层分析仪LAI-2000定时、定点进行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每年可获取420条数据。每月将冠层分析仪中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计算,最终的数据经过相关专家进行审核,分析数据的可靠性。电子版数据保存于版纳站数据库。

叶面积指数是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初级生产力,林分生长以及多种生态水文耦合模型的关键输入参数,是连接不同尺度生态过程的主要桥梁之一。本数据集整理西双版纳地区5种不同森林样地的叶面积指数,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空间异质性通常指系统或系统属性在空间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准确地掌握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确定测定叶面积时的最优样方面积,叶面积指数的长期监测,有助于掌握较大尺度上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对于准确地测定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的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据表



数据引用方式

赵蓉, 陈辉, 胡源, 邓云, 袁盛东, 林露湘. 20102020年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叶面积指数数据集[DS/OL]. Science Data Bank, 2021. (2023-03-05). DOI: 10.11922/sciencedb.01261.

论文引用方式

赵蓉, 陈辉, 胡源, 邓云, 袁盛东, 林露湘.20102020年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叶面积指数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3, 8(3). (2023-07-04). DOI: 10.11922/11-6035.csd.2021.0074.zh.

数据访问地址

    数据在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平台及其他平台的访问地址,如: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服务平台:

https://www.nesdc.org.cn/sdo/detail?id=64e6d8717e2817429fbc7b06&subjectCode=1701,1037&menuId=station

科学数据银行:

http://www.doi.org/10.11922/sciencedb.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