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罗云建团队发布中国森林林木生物量模型数据集(ChinaEquation)

近期,扬州大学森林生物量测算团队(负责人:罗云建)通过生态网络云平台(https://www.nesdc.org.cn)发布了中国森林林木生物量模型数据集(ChinaEquation)。该数据集支持用户在线访问与下载,相关研究成果以“A review of biomass equations for China's tree species”为题,发表在期刊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

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精准估算是生态学与林业领域的重要挑战,对揭示森林碳循环机制、制定碳补偿政策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生物量模型因其高效、精准和简便的特点,成为估算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的主要工具。该模型通过建立树木生物量(包括干、枝、叶、根等组分)与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的数学关系实现估算。

中国拥有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的完整森林类型谱系,涵盖了全球主要陆地生物群落和环境梯度,可谓研究中国,洞悉世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持续开展树木生物量测定与模型构建研究,逐步覆盖全国各气候带及森林类型。中国此前建立的林木生物量模型数据集多集中于特定区域(如东北林区、西双版纳及海南岛)、特定林型(如杉木林、落叶松林、杨树林)或短期时段(如1978-1996年)。本次发布的数据集整合了1978-2013年间中国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文献,共收录近200个树种的5924个生物量模型及其背景信息,为多尺度森林生物量评估提供了统一、全面的数据支撑。

1 中国森林林木生物量模型研究的地点分布

2 林木生物量模型按预测变量(a)和模型形式(b)的分布情况。其中D为胸径(1.3米处直径),H为树高,Dc为其他高度(如00.20.3米)的树干直径。模型形式分为幂函数模型、对数线性模型、线性/多项式模型、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

本工作得益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效科研究员、欧阳志云研究员、逯非研究员,以及扬州大学冯立国教授、陶俊教授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038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507303)、中国博士后基金(2017T100112)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信息Luo, Y.J., Wang, X.K., Ouyang, Z.Y., Lu, F., Feng, L.G., Tao, J. A review of biomass equations for China's tree species.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12(1), 21-40 (2020). https://doi.org/10.5194/essd-12-21-2020

数据链接中国森林林木生物量模型数据集(ChinaEquation)

https://www.nesdc.org.cn/sdo/detail?id=67ebaf4b7e28173cd75b8272&subjectCode=1330&menuId=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