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20年全球阴阳叶总初级生产力数据集

近期,南京大学周艳莲研究组通过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网络云平台(http://www.nesdc.org.cn)发布共享了1992-2020年全球阴阳叶总初级生产力数据集,空间分辨率0.05度,用户可在线访问获取数据。关联论文以“A global 0.05° dataset for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of sunlit and shaded vegetation canopies from 1992 to 2020 ”为题发表在Scientific Data 期刊。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陆地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未来及气候决策支撑等大背景下,准确估算陆地GPP对于了解陆地生物圈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GPP与植被类型、气象、土壤湿度等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GPP受到植被冠层结构的影响,阳叶部分可以同时吸收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辐射较高时容易发生光饱和,而阴叶部分只能吸收散射辐射,其吸收的辐射强度一般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之间。区分阳叶GPP和阴叶GPP对于理解长期GPP变化的潜在机制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基于修订优化后的两叶光利用效率模型(TL-LUE),基于GLOBMAP叶面积指数、CRUJRA气象以及ESA-CCI土地覆被等数据,生成了1992-2020年全球GPP、阴叶GPP和阳叶GPP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0.05°,时间分辨率为年。

 

1. 1992-2020全球年均GPP(a)/GPPshade(b)/GPPsun(c)分布

估算结果表明,1992-2020 年全球 GPP、GPPsun  GPPshade 年平均总量分别为 125.0 ± 3.8(平均±标准)、Pg C a−150.5 ± 1.2 Pg C a−1  74.5 ± 2.6 Pg C a−1,其中 EBF(常绿阔叶林)和 CRO(作物)贡献量超过半数以上。总初级生产力(包括GPP/GPPsun/GPPshade)数据显示出明显的随时间上升的趋势,其中CRO趋势最为显著,DBF(落叶阔叶林)的趋势相对较为明显;GPPshade贡献值压倒性地超过GPPsun

 

2. 1992-2020年全球年均 GPP(a), GPPsun(b), GPPshade (c) 中各植被类型贡献占比及其变化趋势(d)

在数据比对验证中,研究人员从FLUXNET2015数据集中选择了25个站点(共170个站点-年)的碳通量数据进行验证,本研究估算的所有植被类型的GPP与站点实测数据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除了两个站点外,其他所有站点的R2均高于0.5。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展了全球同类数据产品的比较工作,本研究估算的全球GPP范围在120.02至132.65 Pg C a-1之间,处于各类GPP产品的相对中间位置(图3)。

 

3. 不同产品估算的GPP数据对比

该数据产品可为SIF-GPP关系研究,太阳辐射与陆地碳循环交互作用研究,全球大尺度GPP机制、过程和驱动因素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提升全球碳循环过程建模。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毕文君为第一作者,周艳莲为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和数据制备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6066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419)、江苏省遥感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FSLRSS202012)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信息Bi, W., He, W., Zhou, Y. et al. A global 0.05° dataset for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of sunlit and shaded vegetation canopies from 1992 to 2020. Sci Data 9, 213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7-022-01309-2

数据链接点击这里